搜索

资讯中心

NEWS CENTER

今日入伏

发布时间:

2023-07-11

来源:

http://www.zzjunyou.com/

作者:

君芝友酒店用品

  7月11日正式入伏,标志着我们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。今天入伏,今年的三伏大幕也正式开启。三伏天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

  今年三伏又是40天!为何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?

  “伏”指天气太热、宜伏不宜动,今年“三伏”又是40天。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,连续九年“三伏”长达40天。

2023年三伏时间表

初伏:7月11日~7月20日(10天)

中伏:7月21日~8月9日(20天)

末伏:8月10日~8月19日(10天)

  三伏天“火辣辣”是多重因素所导致:

  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,天气就最热。

  南北方的三伏天是不一样的热,你是“炙烤”模式还是“桑拿”模式?

  北方“炙烤”模式

  高温天气往往会持续5~7天,极端高温可能超过40℃。

  气温高,湿度小,酷热指数低。

  南方“桑拿”模式

  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,往往在20天以上,甚至达到35天左右。

  极端高温没有北方多,但空气湿度大,让人难以忍受。

 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,老年人、冠心病人、体弱者、长时间户外高温环境或强体力活动者,非常容易中暑。

  同样的温度,南方的湿热比北方的干热更容易中暑。轻者:头晕、呕吐、无力;重者:痉挛、晕厥、休克。

  如何有效预防中暑?

  ●常备药物:夏季家中可准备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(片)

  ●正确饮水:少量多次补水,千万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(大于500毫升);建议先喝一两杯水,隔半个小时再继续补充。

  ●室内降温: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,适当使用电风扇或扇子;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℃,以免出门时难以适应。

  ●室外避热:穿透气性、吸湿性较好的服装;晴天外出时要戴上遮阳帽或打遮阳伞,避免阳光直射。

  ●科学冲凉:不要在剧烈运动后或大汗淋漓时立即洗凉水澡,先休息15~30分钟,等体温恢复、汗液干透或微微出汗时再洗澡。

  中暑了,怎么办?

  ●轻症:迅速脱离高温、高湿、日晒环境至阴凉处、通风处静卧;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,如淡盐水、冷西瓜水、绿豆汤等。

  ●重症:迅速降低核心体温,争取在半小时左右将核心温度降至39℃以下;及时就医,注意生命体征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。

  除了身体中暑,还要预防“情绪中暑”

  高温天气不仅会使人感到身体疲劳、食欲下降,还易引起肝火妄动,表现为心烦意乱、无精打采、思维紊乱、食欲不振、焦躁易怒等。由于人的神经系统对气温、气压和湿度等自然要素的变化比较敏感,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情绪调节中枢,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水平,于是产生“情绪中暑”症状。预防“情绪中暑”,可以通过调节心情、适当运动、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,从而避免不良情绪影响。

  ​